孵化科創板CDR第一股、機器人企業參與制定行業標準、數字化“無人工廠”助力制造業轉型升級……2020年12月29日,安川(常州)機電一體化有限公司奠基,這一重磅項目的推進,意味著武進高新區創新再一次跑出“加速度”。
近年來,武進高新區“機器人產業”這塊金字招牌的含金量越來越高,在全國乃至全球產業版圖上的分量越來越重。常州市武進區委常委、武進國家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石旭涌表示,未來的時代是“智能+”創新的時代、是“機器換人”的時代,將全力踐行“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新要求,打造機器人產業生態圈,在機器人研發、生產和應用等方面奮力爭先,擦亮高質量發展特色產業名片。
龍頭引領產業鏈
貫通牽引主動脈
2010年11月,安川(中國)機器人有限公司第5萬臺機器人出貨。走進廠區,“機器人”制造“機器人”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正在組裝的各個重量級機器人,可獨立完成焊接、組裝、搬運等生產工序,將成為汽車業、建筑業等各類生產流水線上的“尖兵”。“安川機器人體型纖細,可在同一工位中布置更多機器人,以縮減產線工位數。”安川(中國)機器人有限公司負責人安野真佐和表示。
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重大項目為支撐,武進高新區打造機器人產業“主動脈”。在安川效應推動下,納博特斯克精密機器和節卡、金石、遨博、銘賽、華數錦明等一批國內外知名機器人企業蓬勃發展,60多家研發生產及配套企業形成了從零部件生產到整機裝配的完整產業鏈。相關數據顯示,園區年產機器人臺(套)數占全省近七成。
“機器人本體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推動產業鏈建設的核心環節。”武進國家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祝正慶表示,積極發揮龍頭項目的牽引動力,重點突破,爭取實現 “引進一個、帶動一片”的連鎖效應。
平臺加碼創新力 共建融合生態圈
涵養發展“生態圈”,越來越多的機器人企業選擇武進高新區。“近年來,我省工業機器人產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已初步形成了集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本體制造、系統集成應用等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江蘇省工信廳裝備工業處處長申高青表示,以武進高新區為核心的常州機器人產業園被認定為省級高端裝備特色產業基地,產業集聚穩步推進,有力拉動了地方產業轉型。
總部位于日本東京的納博特斯克在武進高新區已投資3家公司,作為世界知名機器人零部件制造商之一,獲得發那科、安川、abb、庫卡全球四大機器人企業青睞,公司產品占全球市場份額的60%。
平臺賦能“硬核”支持。通過常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等科技平臺,常州機器人及智能硬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與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合作的機器人及智能裝備行業分中心等交易平臺,智能制造跨企業培訓中心、阿里巴巴創新中心等孵化平臺,常州固立高端裝備創新中心、固高智能裝備協同創新中心等智能化改造平臺,形成協同創新的強大合力,為完善產業鏈補上關鍵一環。
“加碼”新工科教育。固立高端裝備創新中心與常州大學智能制造產業學院合作,吸納100名大學生就讀,培養具有多學科交叉融合能力的機器人工程人才。
工業制造“智能+”駛向發展“新藍海”
在五洋紡織與常州固高運動控制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的數字化工廠車間,工人只需把生產經編機的原料準備好,所有生產在既定程序上完成,用工減少至原來的五分之一。節卡協作機器人廣泛應用于汽車零部件、化纖、鋰電池等行業,助力關聯企業降低人工成本40%。
賦能制造業新舊動能轉換,武進高新區機器人企業與制造企業對接合作,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發展互聯網制造,建立“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推動園區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邁向中高端。
2020年那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助推了制造業智能化升級。節卡機器人副總經理胡葉新介紹:“打造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的創新協同生態圈,就是要加快推動機器人技術和信息技術在裝備和產品中的全面滲透、綜合集成和深度融合,促進傳統制造業加速技術更新、產業轉型、產品升級。”
展望“十四五”,石旭涌表示,“將開展項目招引聚力、骨干企業培育、應用示范推進、產業宣傳推廣、平臺招引提升、產業基金助力‘六大行動’,加速提升機器人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
記者 蔡煒 唐穎
通訊員 馬葉星
